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重要的合作方式,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与企业产生了一些法律上的纠纷。对相关司法案例归纳分析后发现,校企间常见的法律纠纷表现在合同签订主体不规范、合作对象资质不适格、合作合同因违法而无效、名为合作实为租赁合同、因合作引起的连带责任、因政策变化导致合作终止、因违反程序导致合同解除、合作未被审批导致违约、因零租金等问题被审计、民办院校的营利性问题等方面。校企双方都应遵守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完善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和审查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在城镇化浪潮下,城中村的宗祠承载着敬宗收族、凝聚宗亲的传统文化重任,具有团结凝聚宗亲功能与道德教化功能,同时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现代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据不完全统计,南宁城中村宗祠有66座,集中分布在主城区的边缘地带,其传统功能保持较好,呈现出建筑风格多样化、空间功能多元化等特征,是南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证。在城市改造中应做好宗祠建筑景观的保护工作,创新宗祠的社会功能,发挥宗祠的文化功能,进而使宗祠文化与城市发展更好地衔接。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贯彻国家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追求,也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存在制度规约与政策局限、校企利益冲突与合作障碍、自身话语权与深度不足、能力受限与资源瓶颈等实践困境。因此,应优化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构建长效共赢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明确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企业的角色和定位,提高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认同。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作为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任务,对强化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凸显产教融合市域统筹、深化职教体系内涵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基本策略方面,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应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导向原则,坚持立足园区、共生发展,坚持实体运作、项目运行。为了切实保障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政策供给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制定需要完善政策配套,政策执行需要明确政策试点,政策评估需要突出动态客观,以此完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政策保障。
中华饮食文化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具有包容共生性、传承发展性、文化认同性与社会功能性。以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饮食文化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也是团结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进路,同时还是推动“两个结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方式。以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饮食文化故事,需赋予中华饮食文化故事新内涵,进行专业院校的“大思政课”改革,打造中华饮食文化的国际形象。
清代文学家袁枚撰写的《随园食单》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饮食烹饪文化之作,他用文学创作的道理来述说烹饪之事,收集整理了其40余年在全国各地品尝到的美食,并阐述饮食烹饪技术之原理。学界把其中的食谱称为“随园菜”。《五季·随园食单》从独特的视角,利用古代《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养生理论,从季节养生角度系统分析随园菜品的膳食功效,并对随园菜形成及其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现代人品评随园菜、制作随园菜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需求的转变、工作价值观的改变,社会职业出现了重大变化,如职业边界模糊化、职业种类更新快、职业技能要求多元化、就业形态多样化,这些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职业能力构建。然而高职院校传统外语教学体系无法适应社会职业的新变化,需要通过教学目标纠偏;建设动态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推进场景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改革;重构考核内容,接入真实职业场景,强化“职业效能”评估;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提升教学资源国际化水平等措施,重新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外语教学体系。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尤其是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的发展与普及,学界开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潜力。以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早期研究主要聚焦人工智能的技术特性及其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基础应用,随着对人工智能认知的深化,研究逐渐延伸至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上,形成了价值研究、影响研究等多重研究取向。现有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能性,探讨人工智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成果较为丰硕。未来还需从引入研究变量、深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方式等方面入手,以更新的视角探究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亟须通过数智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精准化教学。为此,需要以教育强国理念为指引,从价值意蕴、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出发,探讨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精准化的内在逻辑与实施策略。数智技术通过精准分析教学对象、差异化供给教学内容、智能化创设教学环境及科学化反馈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职业教育,既是技术革命的必然方向,又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求。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一定的技术滥用、数据偏差、认知偏差及伦理失范等风险,其根源在于职业教育各主体对技术应用的无序跟风、对生成内容的盲目照搬、对技术使用的过分依赖。为有效防范这些风险,应以“人本理念”预防“技术滥用风险”,以“数据治理”降低“数据偏差风险”,以“认知提升”削弱“认知偏差风险”,以“伦理规范”约束“伦理失范风险”。